南京都市圈讯 一排排植草砖、透水砖划出楼前屋后的停车区,居民健身步道、休闲广场采用透水铺装……这是记者近日在集虹苑小区看到的景象。记者从南京市建委了解到,在海绵城市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着力打造五六个样板海绵小区,并研究发布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导则,从而让海绵城市建设在老城破题。
春日中午,秦虹路南侧的集虹苑小区(含集虹苑、高虹苑)绿意葱葱、花香四溢。老旧小区在去年的整治中实现了脱胎换骨,海绵化改造则是其最大的亮色。记者看到,车行道以外的步行区域、活动广场等处都采用了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彩色透水混凝土等多种透水铺装。当雨水下渗后,由过去的单纯排进雨水沟,变为下渗滞留,对周边绿化起到一定补偿作用。过去杂乱的停车区,通过规划后,有序地设在各个楼前,并用上了植草砖、透水砖。
小区南侧围墙边的透水健身绿道旁是一块低洼绿地。居民金先生解释,这是由空地改造成的雨水花园,既是绿道旁的景观,下大雨还能形成一个小水塘,“周边雨水汇聚在这里,避免了淹水,非常好。”
2016年我市入选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截至去年底,第一阶段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已实现。而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将达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的主要短板就在老城区。
市建委建设一处相关负责人李海生介绍,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新开发区域比老城区推广容易。老城区道路和小区等建设年代早,受限较多。虽然近年来利用道路、老旧小区改造,加入了一些海绵元素,但多为零星分布、作用有限。即便是集虹苑小区,也还不算是系统性海绵小区。
海绵城市六要素是“渗、滞、蓄、净、用、排”,目前仅丁家庄保障房片区、江心洲作为省级试点,形成系统。如丁家庄片区的小区、道路和公园都具有海绵属性。为了解海绵建设成效,栖霞区住建局还搭建了一套海绵城市监控平台,24小时采集丁家庄片区内的降雨和排放数据。
李海生表示,今年南京将重点做好两件事情。在全市2021年公布的老旧小区改造名单中,选取5至6个小区,委托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的单位参与,打造海绵小区,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为全市其他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样板。今后,南京老旧小区的改造将更为系统。
老城每个小区条件不同,实施内容就会有差别。在道路方面,也会考虑增加中分带和侧分带绿化的宽度,有条件的在路外设生态植草沟。此外,结合丁家庄的海绵系统,市级海绵城市智慧平台也将启动搭建,把散落在全市的“海绵”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让数据评判南京的“海绵”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