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讯 一张张直击心灵的照片,一句句“带血”的证言,一份份刻骨铭心的悲痛记忆……4月4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影展《时间证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艺术肖像摄影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号临展厅开幕。展览展出了摄影艺术家速加拍摄的86位幸存者肖像照。这组肖像照从2016年拍摄到此次展出,5年间有17位老人先后离世,他们没能等到这场影展。
今年51岁的速加是南京人,他的祖辈曾在战争中侥幸生还,“小时候,我的爷爷奶奶一遍遍回忆当年的痛苦往事。每次回忆,他们一边对日军暴行表示愤恨,一边庆幸躲过一劫。”
速加的爷爷速家齐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1937年,19岁的速家齐新婚,当年12月初,在上海做生意的曾祖父急忙赶回南京,准备带着家人投奔安徽芜湖的亲戚。
速加说:“奶奶回忆,那时难民太多,去芜湖的船票难求,全家无奈只能搭乘一艘运煤的货船。出发那天,就在长江边上,突然有日本飞机从天空掠过,投下炸弹,一艘客轮起火,众多乘客落水,扑腾着逃命。奶奶说,起火的就是他们没买到票的那班客船。”
这段家族往事深深烙印在速加的记忆里。2016年3月,他受纪念馆委托,开始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拍摄肖像照。
在拍摄过程中,速加注重与老人的情感交流,不布景,不摆拍,拍摄过程中巧用自然光,他希望镜头中的人物,能彻彻底底地沉入历史之中,观者亦完完全全地与历史对接。84年过去了,老人们身上的伤、心底的痛、深夜的噩梦,仍时不时泛起、绵延不绝……但他们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速加说:“我在拍摄时深刻感受到老人们愤怒中的坚韧、痛苦后的坚强,这是南京人民的性格,更是南京城市的精神。幸存者影像已成为南京的城市记忆,这段拍摄经历将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
展览开幕式上,幸存者夏淑琴老人为展览揭幕。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说:“幸存者老人某个瞬间的表情、眼神、神态,背后都是历史,这些瞬间都定格在照片中。摄影是无声的,但无声也很有力量;摄影是静止的,让我们更有时间去凝视这些画面,思考背后传达的含义。”
84年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变成风烛残年的老人。记者了解到,目前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69人。时间的证人虽已老去,但记忆却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