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讯 轻蘸水彩颜料,运笔勾勒、点染;提笔收拾,一头头憨态可掬的生肖牛跃入眼帘。2021辛丑年春节将至,曾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作品名录的六合农民画,各级传承人紧锣密鼓地创作了一批充斥“牛”元素的农民画作品,用“牛”画喜迎牛年新春。
近日,在六合农民画传承基地,张国良、胡斌、王金凤、丁广华等市区级传承人正埋首欣然挥毫、敷陈设色,一头头由铅笔勾勒出轮廓的生肖牛,形象渐趋丰满,惟妙惟肖。“传统生肖形象,更适合用农民画形式表达。”胡斌介绍,春节前夕创作一批生肖主题的作品,已是六合农民画作者保持多年的习惯。
胡斌画的是《牛运当头》。记者看到,作品中,一头雄壮的公牛占据“C位”,两侧绿草点缀,牛头上“幸运”二字十分醒目,牛身上两个风车动感十足,牛前蹄布满铜钱图案,牛鼻子呼出的气体也形成了元宝状。“通过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画中的牛寓意幸运、幸福、财富,传递的是对新年的祝福与憧憬。”胡斌解释说。
说话间,丁广华向记者展示了一幅新作《年夜饭》。“这幅画不仅渲染了喜庆氛围,更多寄托着我们这代人记忆中的年俗、年味。”她指着画作向记者介绍,一个小孩子手举装满黄豆、大米、蔬菜的大盆,站在牛身旁,正是契合了当地“打一千、骂一万,大年三十晚上吃顿饭”的养牛习俗,“这不但是对牛辛苦一年的犒赏,也是大家对新的一年的期盼。牛吃了哪类粮食,就预示着这类粮食来年丰收。”
像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六合农民画,在王金凤的案头俯拾皆是。“我从小到大放牛、喂牛,与牛相伴成长,比了解自己还了解牛。”王金凤一边打趣着说,一边拿起作品给记者介绍起来,《牛年兴旺》中驮着一家人的牛,多年前曾在自己家中“生活”过;《牛气冲天》里坐在牛背上吹泡泡的小女孩,就是曾经的自己……
“六合农民画源于民间盛行的灶头画、中堂画等,经过多年发展,既有传承,也有创新。”身为冶山街道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的胡斌告诉记者,如今,六合农民画作者沿袭了讲情不讲理、构图不受空间和时间束缚、色彩不受自然真实局限、形体不受常规比例制约的创作方式,也加入了卡通等现代时尚元素,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
众所周知,非遗面临着传承与发展这一共性问题,六合农民画也不例外。胡斌介绍,除了通过举办各类参观体验活动把市民“请进来”,六合农民画传承基地还推动各级传承人“走出去”,参加各类展览、面向学生群体开设非遗课程,不断提高农民画知名度、美誉度以及中小学生参与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冶山街道着力开发六合农民画文创产品。记者看到,布满农民画元素的服装、抱枕、丝巾、箱包、瓷盘等应有尽有,十分精美。“有一个前来参观的小朋友拿着抱枕样品根本舍不得放下去,只好让他带回了家。大家都叫好,这让我们市场开拓的步伐走得更加自信。”胡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