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都市圈 > 长三角

傅抱石诞辰120周年纪念研讨(六)历史、文化和自然——傅抱石山水画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2024-11-28 09:01 来源:江苏省美学学会 作者:赵启斌

傅抱石先生,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美术史论家、书法家及美术教育家,今年正逢傅先生诞辰120周年。由江苏省美学学会与傅抱石纪念馆联合主办,中国金箔文化交流展示馆承办的“傅抱石绘画艺术永传与中国文化象征研讨会”推出研讨成果系列专题。

此篇为:江苏省美学学会理事、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赵启斌先生发表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傅抱石山水画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1.jpg

众所周知,傅抱石不仅是著名的中国画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美术史论家,一生撰述美术研究论文、专题文章、著作超过 260万字,非常惊人。在那个一切都靠用手亲自搜集纸质资料的时代,确实令人为他的勤奋和卓越才华而惊叹。正是具有如此的美术史基础和书画理论素养,使傅抱石具有了非常明确的史识和中国画创作的能力。傅抱石能不断致力于传统山水画题材和内容的创作,不断拓展出新的绘画题材和创作内涵,当与他所具有的这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卓越的历史史识有关。

傅抱石一直将自己的绘画取法集中在秦汉金石(引书法入画)、两汉画像石、六朝顾恺之的白描、唐宋元人的笔墨之中来,夏、商、周、秦、汉以来的各种艺术形式诸如书法、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中的绘画元素和审美内蕴都加以研究吸收,使其成为自己绘画艺术中特有的构成样式和审美要素。傅抱石山水画中的人物、山川、树木所使用的线条本身有不少来自于对远古彩陶图案、铜器纹样、晚周的帛画、墓室壁画、汉代宫廷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的取法。由于汲取了传统美术丰富的绘画滋养,从而为他的绘画带来悠久的上古文化气息和精神空间氛围。傅抱石将取法对象向上回溯,为他的绘画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傅抱石也从没有停止对于我国历史上杰出艺术家的绘画借鉴与学习,尤其对宋元明清绘画的借鉴学习,使他接上了传统中国画的脉气,对于顾恺之、张僧繇、张萱、周昉、范宽、李公麟、米芾、萧照、马远、夏圭、梁楷、玉涧、法常、钱选、高克恭、方从义、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王蒙、戴进、沈周、周臣、董其昌、邵僧弥、张瑞图、崔子忠、陈洪绶、朱耷、龚贤、石溪、石涛、张风、程邃、查士标、龚贤、梅清、恽寿平、吴历、吴昌硕等人的绘画都有所取法与师承,给他的山水画艺术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艺术营养。

2.jpg

1960年江苏在北京举办《山河新貌》画展,图为傅抱石陪同郭沫若参观

3.jpg

傅抱石   程邃诗意图    纸本  设色  94.2厘米 57.6厘米  1947年  四川博物院藏

傅抱石对于我国历史上发展变化最为重要的时期所获得的突破和成就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东晋为中心的六朝时期、明末清初的150年等,对这些历史时期的艺术所取得的成果,他都不断加以学习、借鉴,从中获得山水画的创作灵感和绘画题材。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没有明确的美术史观念作为支撑,能够具有如此的胸襟抱负和绘画实践的深入拓展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傅抱石深谙传统的精华,依托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从中寻求自己的创作道路。他认为传统是变化的,一定要辩证地认识传统以及传统与我们的关系。秦汉人的传统不同于汉魏六朝人的传统,汉魏六朝人的传统不同于唐宋人的传统,元明人的传统同样也不同于清朝人的传统,继承哪一个传统,不是笼统的概念。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绘画中心的迁移,如从中原西安、洛阳、开封向江南成都、南京、杭州、扬州、镇江、上海、广州的转移,不同时代中国画风格、审美思潮的变革以及区域性转移,构成了中国美术史发展的全貌,成为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和传统,不能说中原的传统就是中国画的正统,其他区域的传统就不是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所以不要迷信,对于中国画的传统要有全面、明确的认识,并以之为基础和中国画创作的一个背景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创作。对于学习传统中国画,一定要有辩证的、变革思想,才能获得中国画的传统精髓。傅抱石肯定了历代主流绘画的价值和传统,他认为这是中国画创作的最为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也只有在历代主流绘画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画的创作,才能开拓出中国画的新局面。傅抱石不仅对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绘画要采取变革的方式进行师法,同时对于我国由于审美思潮变迁、历史变革的原因已经不能占据主导地位或被正统派排斥的非主流绘画传统也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从中汲取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绘画审美要素和笔墨技法来为我所用,如对浙派画家戴进、对明末清初金陵地区画家等人绘画的继承与学习,都是典型的取法案例。傅抱石甚至对已经不在我国流传乃至已经失传的传统画家的绘画也加以借鉴和学习,如对宋代失传的绢帛绘画技法的继承,对南宋画家玉涧、法常等人的绘画的继承与学习,亦都体现出傅抱石对我国优秀传统绘画正确的态度。傅抱石辩证的绘画观念的确立、历史意识的形成以及其所掌握的系统扎实的美术史基础,为他的中国画创作提供了远远大于其他中国画家的条件和优势。

4.jpg

傅抱石  《平沙落雁》  南京博物院藏

5.jpg

傅抱石  关山月在天池写生(1961)

6.jpg

傅抱石  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  手稿  6页  1961年2月

再谈一些文化观念对傅抱石山水画创作的影响。傅抱石具有非常深厚的人文修养,是一个具有丰富思想观念的中国画家,这为傅抱石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重大突破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无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文化条件。刚刚已经谈到,傅抱石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美术史论家,其卓越的艺术理论素养和文化结构为他的绘画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审美因素和深邃的精神内涵。他在书法篆刻领域的勤奋实践、创作和研究工作也为他的山水画提供了不同于一般画家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感受,这也是他的山水画非常耐看、细看的一个重要原因。傅抱石的知识非常渊博,这与他的惊人阅读量和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有关。但由于家境贫寒,无力购置大批图书阅读,因而养成了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本领,他的许多朋友、师长、学生对他的这一特殊能力均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傅抱石在哲学、文学尤其古典诗词、音乐、历史学、神话以及现代科学著作等诸多领域涉猎,广收博取,使他拥有了极为扎实的文化基础,为他的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下来相当深厚的文化积淀。

7.jpg

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纵48.8横68.5cm,1964年,江苏省美术馆藏

傅抱石认为“中国艺术之根底,当出自中国之思想”,正是上古时期以来中国独特的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宗教哲学、民族思想、文化观念、美学思想观念和美术形式为中国画的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提供了思想基础、精神基础和文化样式,并深深影响了未来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观念、哲学思想影响了中国绘画、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傅抱石认为思想文化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没有坚定的思想观念为支撑,是无法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与绘画创作实践的,甚至会面临灭顶之灾。傅抱石抗战时期在《时事新报》副刊上曾经发表《从中国美术的精神上来看抗战必胜》,以中国画所具有的人格修养、对外最能吸收又最能抵抗的民族绘画素质及雄浑、朴茂的有着潜在的积极性的美术表现的特性严厉痛击了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文化的侵略,从中可见他的文化观念和坚定的思想观念。建国以后我国曾经面临左倾思潮的冲击,美术界认为中国画不科学,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应该被加以淘汰、取消,面对这种左倾虚无主义思潮,傅抱石提出了中国画可以跟上时代的要求,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主张,坚决坚持中国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组织江苏画院画家壮游全国六省十几个城市,行程两万三千里,抒写祖国山河之美,应对了时代对中国画的要求,为传统中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傅抱石认为,从更加悠久的绘画历史上看,一切都处于缓慢或剧烈的变化之中,一成不变的绘画传统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一些画家或美术史论家的主观认识,不是客观的现实。他从对传统绘画的研究中也发现传统绘画一直处于变革之中,变革是主流,时代、思想、材料、工具的变化,都会引起传统绘画的一系列的变化与变革,只有在变化中的传统绘画中寻求师承的对象和自己的需求,才能获得师法传统绘画进行创作的成功道路,获得指导中国画创作的精髓。正是具有这样犀利的文化思想意识,傅抱石也才能在建国后提出非常著名的论断,“思想变了,笔墨不得不变”,推动了新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新发展。这都是傅抱石深刻认识到思想文化对中国画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有力地推动了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新发展。

8.jpg

傅抱石《西岳云溪》  南京博物院藏

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致力于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日本在这一方面开展的比较早,如日本高岛北海就曾经著有《写山要法》,从地质学、地貌学的角度来分析表现世界各国山水的各种不同表现技法(皴法),由兹开启了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指导山水画创作的先河。这对傅抱石有相当的启示作用,他早年就将这一著作翻译过来,从新的角度来重新观察中国山水,为山水创作提供基本的现代文化、科学依据。但这部从地貌、地质学方面研究山水画创作的专著,虽然包括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山川面貌的分析,但对中国本土的山川面貌则并没有列入,将具有将近两千年山水画史、山水画的原创国中国给以忽略,无论如何都不能不说是一个相当的遗憾和缺失,这也许是日本学者有意为之,故意贬低传统中国画的科学基础,这无疑给傅抱石相当强烈的刺激,所以他一直坚持对中国画皴法与山石的地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试图从中确定出中国画自己的现代科学指导体系。据宋振庭的回忆说:抱石先生随身带着一本书,不是画论,是《地貌学》。这是科学!他给我看了这本书,告诉我一句话:“画山水你不从地质的纹理、地质的科学、地貌的科学去寻求事物的本来面貌,仅从纸上来画山水是没有出路的 (《关于傅抱石先生》)。傅抱石非常明确地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对中国画创作的重大指导作用。也正是如此,所以也才有卓有成效的“抱石皴”的出现,在推动傅抱石独特风格的形成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所以宋振庭总结说:怎样才能产生抱石皴?是诗,是学问,是功力,眼睛的观察再加科学(同上)。如果没有科学知识作为依据,傅抱石要在中国画变革方面取得成功,显然要走许多的弯路。宋振庭因而非常真切地感叹说:现在傅先生还留下一些没画完的作品,就是几块墨。这几块墨就是他想要表现宇宙自然形态的,原始的精、气、神。而且都是合乎地貌的(同上)。认识到了傅抱石绘画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科学精神。将哲学、文学、科学以及政治意识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出生命的辉光、智慧的灵光,也许只有傅抱石这样的中国画大家才能在中国画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当然傅抱石本人也并不迷信科学,他曾经告诫说:山水画家懂得一点透视学,我认为也是必要的。……同时在理论上必须认识到,科学不等于艺术,艺术中适当取一些科学规律,旨在艺术的表现效果(《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绘画艺术汲取科学规律的东西,不是替代绘画创作中符合创作规律的精神活动,而是为了最后的艺术表现效果。傅抱石向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寻求精神动力支持,这一思想观念的转向,使他获得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强大优势,从而在变革中国画、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画上向前大大地踏出了坚实的一步,古老的中国画终于在现代学科体系下拥有了一席之地。傅抱石对地貌学的关注,对现代科学文化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的关注为他的山水画带来了崭新的审美因素,有力地推动了他的山水画创作向现代方向的发展。可以说,现代科学文化研究出来的新成果对于傅抱石山水画的形质和特征的形成、对于傅抱石处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文化视野和角度,意义极为重大。

10.jpg

临流抚琴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1944年

傅抱石认为临摹传统绘画已经不是现代中国画发展可以依托的重要渠道,只能是重要的辅助成分而运用,仅仅依靠一部《芥子园画谱》就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的时代已经不再存在,即是在传统时代,这也不能包打天下,一定要有综合的人文素养和创作内容、题材和对象,才能完成中国画的创造性发挥,创作出一流的艺术作品,相对于处于现代文化条件下的中国画家而言,更为重要和迫切。兼于这样的思想认识,傅抱石在山水画创作中除了从传统绘画中挖掘创作题材和内容外,还将目光转向了广阔的大自然,走向写生纪游、写生创作的道路。傅抱石在山水画艺术实践中不断积极搜集画本,代山川立言,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以至于他不无感慨地说:大自然教给我的东西,比古人和洋人所教的总和都要多的多。对大自然山川给予他的帮助表现出无限的感激之情。傅抱石的纪游写生充分发挥了他的个性才华,他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创作理论,通过“游”、“悟”、“记”、“写”、“搜尽奇峰打草稿”,以澎湃的激情“细把江山图画”,写出了祖国壮阔雄秀的山河新貌,写出了现代山水画的新山川审美意象。巴蜀写生、东欧写生、两万三千里写生、东北写生成为傅抱石最为集中和成就最为突出的几大纪游写生创作实践活动,目光所触及,成为他表达自我精神境界、时代风貌的蓝本。大自然无限丰富深邃的山川境象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创作题材。由于时间关系,不在这里一一加以展开了。

正是通过不断向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取法,使傅抱石的山水画呈现出极为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风貌,使他得以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艺术是一个民族精神攀登高度的标志,具有永恒的文化象征意义和创造意义,傅抱石的绘画艺术作为现代中国文化的象征具有其自有的价值与定位,作为二十世纪的精神财富必将永远传承下去。


关于我们 | 全国服务热线:400-859-8776  法律顾问:江苏玄博律师事务所 臧力 15195990983 苏ICP备19040432号-3苏公网安备 3211830200027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