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讯 经过前期两千多米盾构掘进的试用,11月18日,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在中铁隧道局施工的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项目成功应用。该技术体系的应用,大幅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引领中国盾构隧道进入智能建造新阶段。
崇太长江隧道是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该隧道由沪杭公司建设,中铁隧道局独家施工。建造过程中,中铁隧道局组建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出“智能感知、智能设计、智能预制、智能掘进、智能安装、智能构筑、智能环控、智能运输、智能管控”等九大智能建造技术最新成果,形成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将智能化理念和技术深度嵌入崇太长江隧道建造全流程,推动形成隧道施工新质生产力。
此前,中铁隧道局于2008年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台复合盾构“中国中铁1号”,2012年实现信息化管理与运维,2016年建成行业盾构工程大数据中心,2022年构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1.0,技术成果在上海机场联络线、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工程成功应用。
在上海召开的土木工程技术创新与智能建造学术研讨会上,九大智能建造成果进行了展示。经过行业内数十位院士、专家研讨后,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蓝皮书》。该蓝皮书的发布,全面展示了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最新成果,将从上承勘察、下接运维的隧道智能建造关键环节,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崇太长江隧道连接上海市崇明区和江苏省太仓市,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隧道全长14.25km,其中盾构段长13.20km,设计时速350km,单洞双线设计。隧道盾构直径15.4m,管片外径14.8m,是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隧道独头掘进距离达11.325km,是世界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隧道;隧道设计最高时速350km,是世界行车速度最高的水下隧道;隧道地处长江水下最深达89m,最大水压0.9Mpa,是长江最深的江底隧道。同时,项目建造了一座智能工厂,实现了盾构管片、弧形件自动化生产,是国内第一个弧形件生产流水线。
目前崇太长江隧道全面智能的“领航号”盾构机已经突破2600米掘进任务,正在下穿长江刀鲚种质资源保护区,以“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安全平稳姿态自主掘进。智能建造贯穿隧道建设全过程,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推动盾构隧道施工智能建造进入V2.0时代。
沪渝蓉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建成后,将首次实现高铁穿越长江不减速的壮举,结束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在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文/黄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