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讯 “亲爱的战友刘俊清同志,光荣地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这一百元朝鲜钱,是刘俊清同志血染红的……刘俊清同志,你安息吧,你的鲜血不会白流,你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我们来代替你!我们要为你报仇,坚决为你报仇……”宝堰老少故事团故事员激昂宣讲的声音在宝堰实验小学大礼堂回响!
这是10月27日下午,镇江宝堰实验小学大礼堂内宣讲的一个真实的抗美援朝老兵两代人接力完成烈士遗愿,经过71年的努力,终于帮助烈士找到亲人的感人故事。
10月12日至13日,本网和扬子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王家渡村的费晓成,从17岁参加新四军进行抗战到解放战争,再到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最后两代人用了71年的时间帮助烈士刘俊清“回家”之后,在江苏大地,特别是在茅山老区的核心乡镇宝堰镇引起巨大反响。首先是扬子晚报,一时间在宝堰成了“洛阳纸贵”,报道费晓成两代人的扬子晚报成了抢手货。看手机上的扬子晚报网新闻爆屏。宝堰镇党委、政府快速反应,立即要求老少故事团组织宣讲稿巡回宣讲。
经过几天的筹备,首场宣讲这个红色故事放在宝堰实验小学大礼堂,聆听故事的观众是宝堰镇相关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和宝堰实验小学的高年级部分学生代表,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认真聆听这个发生在自己身边,又一传奇的真实的红色故事。据了解,今后将择机巡回到茅山老区其他乡镇宣讲,将更多更好的红色故事教育与感染更多的人。
宝堰,曾用名(宝埝)。1938年6月15日,陈毅、傅秋涛、刘炎率领的新四军第一支队遵循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到达茅山地区宝堰镇,拉开了江南全民抗战的序幕,陈毅等新四军领导在宝堰点燃了抗击外来入侵的熊熊烈火。宝堰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有30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新四军和地方游击队、武工队,因此,宝堰镇被史学家们称为“江南抗战第一镇”,又被人们称为“茅山地区的重镇、茅山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摇篮”,留下了许许多多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与烈士事迹,有许多革命英雄事迹和烈士事迹不被人知,经过当地政府和史志部门的不懈努力不断被挖掘和整理出来,成了当地极好的党史和爱国主义教材。费晓成两代人接力帮助烈士回家的事迹就是今年10月初刚刚被发现整理出来的。(图文/李国平 徐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