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讯 从心理疏导到生活指导,从人生坐标引导到学习学业辅导,从理想信念开导到良好习惯的倡导……在镇江丹徒区宝堰镇,鲁溪村校外辅导站成为留守儿童心灵的港湾,为无数留守儿童点亮人生的梦想。近日,鲁溪村校外辅导站被表彰为“镇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集体”,主要创办人、现年77岁的退休教师胡克文获评“镇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此前,辅导站曾获评“镇江市校外教育示范辅导站”,胡克文已多次获得“江苏省校外教育先进个人”等省市级表彰。
慈祥爷爷坚持15年“伴读”
宝堰镇鲁溪村地处茅山革命老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村民长期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被丢给了父母。教育、监护方面的缺失,成为许多留守儿童内心深处的一道伤疤。
从事农村教育40年、曾担任镇中心校校长的退休教师胡克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6年,他与韦金凤、丁腊青、邓木林等几名退休教师一道,创办了鲁溪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利用村委会的空余房子,节假日义务为村里的数十名留守儿童辅导功课。
“‘不计报酬,无偿服务,只求干好。’对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应该具有这样的境界。”胡克文说。在他看来,教好了一个留守儿童,就等于稳定了一个家庭,就给了孩子在外工作的父母一份安心。
2017年在丹徒区文明办关心支持下,“鲁溪村蓝梦成长中心”在辅导站挂牌。中心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有明德堂、童乐园、书香苑、e世界和心语园5个功能室,整合教师志愿导学、校外辅导、志愿服务等活动资源,为留守儿童开展兴趣辅导、学业补差、心理疏导等关爱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心理困惑和成长烦恼,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留守儿童小文对手机游戏上瘾,痴迷到了学不肯上、饭不肯吃的地步。孩子的奶奶没有办法,找到蓝梦成长中心求助。中心安排一位老教师做小文思想工作。经过五六次交流沟通,小文最终慢慢克服游戏瘾,把落下的学习赶了上去。孩子远在外地的父母听说后,叮嘱小文的奶奶专程来道谢。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人生启蒙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常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教育,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蓝梦成长中心’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不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色天空、守护一份成长梦想’。”胡克文说。
昔日留守儿童今成志愿者
记者了解到,胡克文的老伴5年前患了帕金森病,不仅需要他日常照料,还要外出为老伴求医。但只要有空闲,胡克文就一头钻进村里的校外辅导站。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胡克文的带动下,校外辅导站的所有专兼职老师,不仅不拿一分报酬,还多次自掏腰包给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购买书籍、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经大家共同努力,辅导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江苏科技大学、丹阳师范学院、镇江外国语学校、丹徒区人民法院等十多家单位前来结对共建,并与村里的贫困学子结对帮扶。很多学生家长及周边村民也经常前来借阅图书,积极参与辅导站开展的有奖知识问答、有奖读书等活动。
寒来暑往,岁月更替。在胡克文等退休教师们的精心呵护下,鲁溪村较早的一批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儿童,全部完成学业,很多人成了栋梁之材,有的还回到辅导站当了志愿者。
曾经在辅导站接受过几年辅导的小谭,后来顺利进入中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某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丹徒区一所中学任教。如今,他已是丹徒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并被评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尤其令胡克文欣慰的是,小谭经常抽时间回到村里,给留守儿童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他们勤奋读书,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村里的小兰(化名)来自一户多残家庭,曾经买不起书籍和学习用品,校外辅导站为她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小兰也不负众望,高中毕业后考取大学,现在在省城南京一家公司策划部工作。她的家庭也在地方政府的关心下,享受了低保。这几天,小兰趁休假也报名做了一名“伴读”志愿者。
今年学校放寒假之后,鲁溪村校外辅导站阅览室正常开放,参加“假日读书”活动的留守儿童陆续前来归还或借阅图书。胡克文和他的搭档们陪伴着孩子们踏上了新的寻梦之旅。
“人生余年能为留守儿童做一点事,哪怕是小事,也是人生的乐趣。”胡克文表示,作为一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只要他还能走得动路,他会继续陪伴留守儿童读书、成长!(文图/李国平 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