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讯 日前,镇江宝堰镇前隍村塘甲自然村,有一位老人生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新四军老战士毕小毛因病去世享年95岁。
毕小毛在7月1日前建党100周年到来之前已经瘫痪在床多日,但是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在家人与老少故事团成员的帮助下,坐着轮椅最后一次来到位于前隍村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缅怀已经牺牲了的战友和回首那腥风血雨的峥嵘岁月,当天毕小毛也坐着轮椅来到了当年新四军与日寇激战的华山战斗旧战场,仔细看了新四军华山战斗这个抗日旧战场的一草一木。
1944年夏,镇江宝堰镇前隍村塘甲自然村的孤儿毕小毛参加了新四军,那时他才17岁。
经过在部队短暂的集训,他被编入了新四军挺进苏北纵队,多次参加在苏北的对日寇的作战,渐渐成了一名意志坚定的英勇的战士。
日本投降之后,他又经历了解放战争,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和孟良崮战役,后来他被编入二十四军,边作战边学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炮兵技术,成为部队里面炮兵能手。
1950年,毕小毛作为一名炮兵随二十四军(后经过重新整编)跨过鸭绿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他是成千上万参加志愿军的镇江人之一。据镇江方志馆里这样的记载:当时镇江约有2.2万人参军1.1万人参战,30人参加医疗队41名驾驶员支前。
毕小毛在朝鲜作战了五个年头,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中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上甘岭两侧的高地,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537.7高地,两山头加起来只有3.7平方公里,但它们互为犄角,北靠五圣山,为五圣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当时十五军四十五师的一三五团九连和一连分别守卫这两个高地。
先期到达上甘岭附近志愿军的炮兵,毕小毛和战友们用榴弹炮向敌人阵地猛烈发射炮弹,引来敌军疯狂的轰炸。
被如此猛烈的轰炸,毕小毛的许多战友被炸得粉身碎骨,许多人耳朵都被震聋了,包括毕小毛的耳朵。他和炮兵队伍被迫转移,随后敌军占领了表面阵地,志愿军转入坑道作战。
当时,毕小毛所在的炮兵团所属的第15军军史中写着:“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后来,毕小毛才知道,整个“上甘岭战役”里,美军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志愿军只有40多万发炮弹,大部分是后期才用上的。但英勇的战士们,硬是打出了上甘岭战役的奇迹,这场胜仗对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很大。
在朝鲜作战5个年头后毕小毛在1955年复员回到了镇江。壮士解甲归乡,军魂犹在发光。他在家乡宝堰镇大陆村工作了三十多年,退休后在家务农晚年加入了镇上的老少故事团,经常巡回专门给党员干部和学生们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抗战故事、解放战争的故事和抗美援朝的故事,镇上的孩子们都称他“故事爷爷”。
两年前,毕小毛腿病很厉害,不得不长期卧床养病,虽然没办法出去讲故事了,但他的床前经常有人来,有当地政府领导来慰问他的,有的是慕名而来专门来看望这位传奇老兵的,也有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听他讲故事的,来的最多的是他晚年参加的最后一个团队“宝堰老少故事团”的成员们,毕小毛自从加入宝堰老少故事团的数十年,前后讲了数百场战斗故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和学生,与毕小毛一起组团讲红色故事的成员有:有退休的党员干部、有抗美援朝老兵、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也有爱好红色故事的志愿者等等。去年以来毕小毛患有老年痴呆,但只要一谈起年轻时打仗的经历,他马上就热血沸腾,所以在毕小毛的人生最后岁月,他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请人推着轮椅,让他来到抗战故地完成了他最后的一个心愿。
镇江宝堰老少故事团小故事员丁雅萱听说毕小毛爷爷去世后,她眼含热泪地说:“我们从此少了一位故事爷爷,少了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共和国的老兵,但是我们老少故事团从此多了一个讲毕小毛传奇人生的故事稿本,多了一个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图文/李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