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讯 (刘云 康文华 蒋梦雨)位于句容市茅山镇东部干线有一处风光秀丽的家庭农场,那就是熊国云的赐福火龙果家庭农场。“赐福火龙果家庭农场年产火龙果20万斤,2019年和2020年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日前,记者走进句容茅山赐福火龙果家庭农场,熊国云正在和扬州职业学院组织前来参观的农业学习团队交流。
据了解,39岁的熊国云是句容市茅管玉晨村人,大学毕业后,就职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先后任徐淮地区经理,上海分公司经理,广东省区经理。因工作调动远赴广东,还在千里之外的广州买了房,安了家。当时,熊国云带领的销量团队经过艰难打拼,在广东医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年销售额最多时达4.8亿元。按理说,一个年纪轻轻的大学生,事业小有成就,家也安置在大都市,应该说顺风顺风了,应该心满意足了。但由于母亲难以适应潮湿的气候,常常因关节炎而痛苦不堪,再加上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与日益加重的生活压力,让他越来越思念家乡的绿野田园。恰好,2012年一次在广东的江苏商会活动中,他结识了一位句容老乡——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院长胡桂兵,接触到火龙果种植,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前几年,越南的火龙果的出口份额的80%都是销售给中国,而中国境内有90%以上的进口火龙果都是来自越南,进口需要提前一个月采摘,经过运输,到达消费者手中已经不够新鲜,口感不佳了。我国的火龙果种植面积只有50-60万亩,江苏目前只有4000亩,产量只有8000吨,火龙果营养丰富,是一种新兴的有良好保健功效的水果,全国对火龙果的消费力度远大于国内的产量。如果能够在长三角地区加大火龙果种植的面积,增加产量,提升品质,不失为一个巨大的商机。看准了这个商机和前景,2013年熊国云回乡筹备创业事宜,2014年利用自家的一亩试验田试种火龙果,2015年底成熟挂果让他欣喜不已,他连忙找到当地镇政府和市农委表达了自己的创业想法和项目规划,得到了大力支持。
2016年项目正式启动,建大棚,挖沟渠,一切都高效快速的运作起来。“本来好好的,可是一场大雪,全都没了!”熊国云惋惜地说,2018年初,一场大雪把所有的大棚压塌,直接损失250万,间接损失100万元。“家里没有一个人支持我的。但我还是决定去干!”他拿出魄力,坚持创业,利用卖房子的钱和农业保险理赔以及政府补贴,重新建起了大棚,在重建大棚时吸取教训,选择全焊接工艺的钢材热镀锌材质支架,每亩投入高达6万元,以确保20年的安全使用无碍。同时积极引入火龙果新品种,分别和华南农大园艺学院及江苏农林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新品种的红心火龙果不仅免于人工授粉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果实品质。2019年,熊国云被评为十佳新型职业农民。他的赐福农场也积极承担了省市农业产业的相关培训学习活动,办起了“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成果丰硕,尽管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但总计培训人员仍近8000人次。农场除固定20多名员工外,每年雇佣短工达1200人次,增加农民收入近20万元。周边的农民提及他,也会夸一声“土专家”。如今熊国云的赐福火龙果家庭农场里不仅有红心火龙果,更有马来西亚杨桃、台湾蜜枣等十几种水果,园区还设有采摘、垂钓、餐饮、住宿、棋牌、自助烧烤等服务项目。
“我联合了41户火龙果种植户,成立了句容市火龙果协会。统一售价、包装、宣传,打造品牌和特色产品,免费给协会成员提供技术指导。示范带动句容种植户20家,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熊国云表示,农场在科技局的支持下,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开展项目研究,建立了火龙果生产管理技术等技术规章,对行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驱动了行业变革,也给带动农民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撑。
“十四五”时期,“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未来发展计划,熊国云表示,今年6月建冷库150立方米,解决协会的储存问题,将来打算新租赁土地680亩,与镇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华南农大三方合作,成立江苏省火龙果产业研究院,为江苏火龙果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保障,未来5年到10年将辐射带动周边地区1万亩火龙果种植,带动就业2000人次,将火龙果打造成句容乃至江苏农业第七大产业,为产业振兴,农村振兴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