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都市圈 > 长三角

打造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

2021-02-09 15:33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王弘毅

近日,我省出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有序推动皖北地区加快产业承接步伐,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空间承载新格局,将集聚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

为何要出台《实施方案》?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皖北地区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正值蓄势待发、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适应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资源旺盛需求,破解产业层次低、集聚度低、承载力不足等瓶颈制约,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推动皖北地区承接沪苏浙等地产业转移,对优化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打造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施方案》,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范围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滁州市定远、凤阳、明光和六安市霍邱四县(市)。

据介绍,《实施方案》由总体要求、空间布局、产业承接载体建设、产业承接发展重点、推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措施八个部分构成,包含八个专栏和一个“6+2”试验区空间布局图。其中,最突出的是“‘6+2+N’产业承接平台”。

“6+2+N”产业承接平台,是指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中,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际)合作共建园区,构建集群化、差异化的“6+2+N”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模式。其中,“6”是指皖北6市各选择一个园区,即淮北濉溪经开区、亳州高新区、宿州高新区、蚌埠高新区、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阜阳经开区)、淮南高新区,“2”是指4个县(市)所在的滁州、六安两个市各选择一个园区,即凤阳经开区、霍邱经开区,作为省级重点推进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N”是指皖北其它符合条件的园区,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承接产业转移。

《实施方案》为未来5年至10年集聚区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到2025年,集聚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建立较为完善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集聚区品牌影响力初步显现;到2035年,形成若干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区域重点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大中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集聚区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智能制造基地、新型智慧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提升示范等工程,谋划推动“十四五”集聚区建设重大项目398个,总投资1.4万亿元。去年,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 1077个,同比增长15.93%;实际到位资金2637.99亿元,同比增长11.02%,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安排省加快建设集聚区专项资金,健全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将集聚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样板区、淮河生态经济带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重要的能源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培育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道。(记者 王弘毅)


关于我们 | 全国服务热线:400-859-8776  法律顾问:江苏玄博律师事务所 臧力 15195990983 苏ICP备19040432号-3苏公网安备 3211830200027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