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瞧,这根莲藕真长啊,至少有一米多呢。”
“莲藕脆甜嫩爽、口感粉糯,刚卖了2万斤‧‧‧‧‧‧”
1月25日,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芭芒村,48岁的脱贫村民王红兵身穿防水服、头戴锥形帽,手持高压水枪顺着藕秆伸入水底,一阵扫射,一支支白白嫩嫩的莲藕浮出水面。半晌工夫,他身后蓬布的莲藕越堆越高。
从贫困户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脱贫光荣户”,王红兵用了5年时间。
2015年以前,芭芒村全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王红兵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基本上靠水稻和养鱼等维持生计。但在妻子被查出患有风湿后,医疗费用、小孩生活开支、养殖失败欠债,瞬间压垮了他。
没过多久,精准扶贫春风吹到了芭芒村,王红兵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妻子享受到健康扶贫政策,看病能报销一大部分;儿子被优先推荐到广州打工,基本生活实现自给自足;他承包了30亩田养虾种稻后,每年毛收入6万元左右,纯收入近3万元,顺利脱了贫。
脱贫摘帽后,王红兵遇到了新的瓶颈:当小龙虾大面积上市后,价格大幅度跳水,行情最低迷的时候,一斤小龙虾只能卖到几元钱。
“行情多变,一条腿走路不稳当,你为什么不既养虾又种藕呢?”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的一番话,说得王红兵心里直痒痒。
2017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红兵在原有基础上,又流转了10亩水田种藕,从引种、培育等方面,边学边干,每走一步都小心谨慎。
一分辛苦一分耕耘。同年底,在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技术培训等政策的扶持下,他的40亩藕塘共产出4200斤藕带、1.7万斤莲藕、4000斤小龙虾,销售额达到10万元。这个效益让种植普通作物的村民看得眼红,有人跟着他学挖藕池、学技术、卖莲藕,他都倾囊相授。
2018年,村里发生了大变化:打通了14条生产通道、铺设了11154米的碎石路、完成了电改‧‧‧‧‧‧趁着势头,他又流转30亩地种藕,年底算账,藕带和莲藕各挣了8万元,家庭总收入达到16万元;次年,王红兵又继续扩规,将外出务工村民的水田流转用来种藕,藕塘面积扩大到150亩,同年底藕带和莲藕年收入加在一块超过18万元。
去年受水灾影响,莲藕产量减产,但王红兵家却迎来了两桩喜事——作为父亲的他做梦也没想到,儿子找到了女朋友,两人现在广州服装厂打工,每月人均工资超过8000元,并于今年1月中旬结了婚。
现在,王红兵每年种藕的收入20万元左右,儿子儿媳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9万余元,家庭年总收入近40万元。下一步,他还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将藕塘面积发展至200亩,争取家庭收入再翻一番。(仙桃县域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