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都市圈观察 > 紫东新区

五个“聚焦”,紫东建设划重点

2021-01-21 10:46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江瑜

  南京都市圈讯  跨过紫金山,城市向东看。 


  2019年4月,“紫东”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市委市政府启动紫东地区建设,迈出城市东进新步伐。“城市新增长极”,成为紫东板块的使命。 


  1年立框架、2年打基础、3年见成效、5年大跨越,2021年,紫东地区建设迈入第三年。1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质量建设紫东科创大走廊推进大会。这场高规格的大会在展示紫东地区重大项目建设成果的同时,也对紫东地区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作出了部署。 


  紫东新增长极效应初步显现


  推进大会召开当天,园博园城市展园宣布竣工。 


  站在观景台俯瞰,冬日的暖阳下,园博园震撼展现——昔日光秃秃的矿坑涅槃重生,取而代之的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旧年的烟囱被保留下来,成为展园里的一抹亮色。城市展园的亮相,为紫东地区再添一张生态名片,而园博园速度,正是紫东速度的一个缩影。 


  毗邻紫金山,北拥栖霞山,位于宁镇扬同城化发展的核心位置,坐拥南京地区两个大学城、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7个高新园区,紫东出身不凡。 


  市委副书记、紫东核心区党工委书记沈文祖介绍了紫东地区建设主要工作。启动建设两年多来,紫东开展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顺利实现既定任务: 


  坚持规划先行,蓝图逐步展开。以最高标准编制规划,开展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编制完成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核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有效衔接。 


  坚持推进基础工程。已打通断头路11条,有效完善紫东路网结构。实施“绿色银行”建设,2000亩11万株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苗木,为紫东发展储存了“绿色资本”。启动鼓楼医院紫东院区、东流保障房等项目建设,建成(紫东)园博园城市展园、南外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等一批高端文旅教育项目,紫东地区更加宜居宜业。 


  坚持抓重大项目落地。国科大南京学院揭牌,园博园城市展园竣工。2020年确定总投资约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聚智、地标产业、高端装备赶超等十大工程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79亿元。预计2020年紫东地区实际利用内资760.7亿元,亿元以上签约项目达379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833.1亿元。 


  坚持完善运行机制。先后成立紫东指挥部、核心区管委会,统筹协调各相关板块和部门工作,务实高效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紫东发展实现良好开局,资源集聚度、社会关注度持续提升,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建设“三个区”


  2020年5月,市委明确了紫东地区“建设紫东科创大走廊、打造数字城市”的目标定位,7月,紫东核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揭牌,紫东地区发展进入新阶段。 


  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站在新的起点上,紫东地区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崛起的紧迫感、创新引领的使命感、支撑全局的责任感。在昨天的推进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强调,紫东要高质量建设“三个区”: 


  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创新密集区。加快打造紫东科创大走廊,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为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供创新支撑,抓住用好扩大内需机遇,助推构建畅通无阻的国内大循环、开放合作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示范样板区。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坚决破除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开展更多创造性、突破性的实践探索,努力走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路子。 


  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门户展示区。立足南京“东大门”地理区位特征,对标先进城市、坚持最高标准,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具有紫东特色和现代化内涵的新城区,努力成为代表南京、展示南京、宣传南京的“重要窗口”。


  五个“聚焦”,今年紫东建设划重点 


  乘风破浪立潮头,扬帆起航正当时。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现代化起步之年,高质量建设紫东科创大走廊必须放在这个背景之下进行谋划。五个“聚焦”,为紫东建设划定重点。 


  聚焦示范引领,在创新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与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大力推动校地融合,共建优势学科、科研机构,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推进综合交通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集合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让领先科技、创新产品持续涌现。


  要提升协同创新水平。积极落实刚刚启动的“2+3+2”合作机制,加快打造创新共同体,为高校产业化资源和创业项目提供载体支撑。积极推动G312产业创新走廊、长三角科创圈发展,构建高水平的创新矩阵。 


  要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依托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研机构,大力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孵化一批高水平的科创企业。依托南京经开区、江宁开发区等载体平台,做好“三棵树”文章,积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紫东科创森林。 


  要加快创新资源集聚。落实“紫金山英才计划”,留住用好本地大学生,建设运营紫东“海智湾”,持续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企业家、高端创新项目,提高科技金融、研发咨询、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创新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强劲磁性”的创新生态。 


  聚焦能级跃升,在产业支撑上取得新成效。 


  要打响数字经济品牌。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智能网联汽车等核心数字产业,开放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协同推进数字基建、数字科创、数字治理,率先形成“腾云驾数”的紫东样板间,助力南京建设数字经济名城。 


  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打造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要有序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区块链、物联网、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不断壮大服务经济、流量经济、无人经济等新业态。


  聚焦品质提升,在功能配套上取得新成效。 


  要搭好交通框架。抓紧抓牢宁句、宁扬等城际轨道项目,仙新路、龙潭等过江通道项目,不断提升对外链接能力;进一步完善紫东内部路网结构,统筹实施快速路、主干路、互通枢纽等建设任务,加快形成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 


  要抓好公共配套。注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快综合管廊、停车场、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坚持邻避设施先行,提前布局垃圾转运、变电站、渣土利用等设施,不断夯实城市根基、提升承载能力。


  要建好精品区域。先行启动孟北片区建设,分步打造中央活力带,推动孟北与园博园区域相互借力、共同发展。保护好山脊线、江岸线、天际线,避免绿水青山间处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 


  聚焦魅力彰显,在文化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要增强文化自信。依托大学城、科技城,培育创新文化、释放青春活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文化场馆,涵养城市文明新风尚。 


  要展现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历史建筑、古镇古村、工业遗址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做好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文章,让文化遗产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要壮大文旅经济。高水平建设运营园博园,加快栖霞山、汤山等景区提档升级,推进国际邮轮母港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擦亮紫东文旅名片。 


  聚焦以人为本,在生态宜居上取得新成效。 


  要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自觉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抓好长江大保护,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要加快完善现代城市治理。推进鼓楼医院紫东院区、东流保障房等民生项目,积极导入医疗、教育、养老、育幼等优质资源,让紫东成为令人向往的安居乐业之地。 


  要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严格落实“三年大灶”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制度、技术、管理多管齐下,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当前,要毫不放松地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把牢“十个关口”,注重“人物同防”,配合开展专项督导,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关于我们 | 全国服务热线:400-859-8776  法律顾问:江苏玄博律师事务所 臧力 15195990983 苏ICP备19040432号-3苏公网安备 3211830200027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