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南京,就有一座种质资源“宝库”。近日,记者探访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以下简称“中期库”),这里珍藏着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专利技术研发的“基因蓝本”,也是5.3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诺亚方舟”。
保护多样性,5.3万份资源是育种基础
穿过三层严密的防护门,记者走进光线昏暗的仓库,顿时一阵凉意席卷全身。“这儿一年四季处于-4℃,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下,种质资源种子样本可以安全保存15—20年,仍可以发芽生长。”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颜伟向记者介绍,眼前货架上整齐存放一排排严密包装的种子样本,就像图书馆书架上存放的书籍。每袋种子都清晰地标着一串数字条码,“这是种子们的‘身份证号’。”
824立方米的仓库里,储存着5.3万份的作物种质资源,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花生等25类资源汇集于此,它们来自五湖四海,许多资源样本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30年代,不乏古老地方品种、特色遗传材料和野生近缘种等。许多资源已经在野外消失,这里就是种子们的“诺亚方舟”。
在准备筛选入库的大豆中,记者看到有大有小、有圆有扁、有黄有黑……数百份资源各不相同。颜伟说,保护种质资源的核心其实是保护、利用种间和种内的基因多样性。
创新利用,为农业生产服务
保护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借助创新为农业生产服务。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但杂草防控难题一直困扰油菜生产者,除草同时也杀死了油菜。2020年秋收后,南京高淳区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清种上了4200亩油菜。目前合作社油菜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市面上尽管有安全性高一点的除草剂,但其效果受环境影响大,对油菜的损害还是难以避免,他一直期待解决这个问题。
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胡茂龙研究员带领团队,从中期库中寻找到合适的资源,经过化学诱变,大规模筛选、鉴定、实践,仅抗性种质创制一环就用了五六年,品种培育又花了七八年。最终,团队研制出了油菜抗除草剂的种质、性状和抗性基因,并培育出了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可以抵御最高8倍的农药推荐用量,大大增强了油菜抗除草剂的性能,可有效进行油菜田杂草化学防控,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向社会开放,建立共享机制推动种业发展
中期库的种质资源还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它看起来隐蔽,但实际上这里的种子每年都会向社会共享。“有科研创新的需要,就可以以单位的名义来向我们这边申请使用种质资源,我们会分发一定量的种子,促进资源的共享利用。”颜伟说道。
根据省农科院官网,“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开放以来,累计向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近300家科研育种单位提供种质材料5.7万份次,“促进了种质资源和信息的高效、有序共享,有力支撑了作物育种、科研和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期库的种质资源还在丰富和填充。2016年,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启动,收集地方种质资源样本1976份,涉及64个科,124个属,184个种,一批濒危、珍稀、特色资源得到抢救保护。